京津冀一體化下的北京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思考
一、北京的困惑與區域發展的困境
當前北京市的產業體系已呈現工業化后期的發展特征,但空間拓展并沒有顯現出大規模的郊區化現象,中心城區的開發建設依然活躍,功能聚集依然顯著。
這種困惑局面體現以下幾方面:
1、中國入世以后,北京的國際化職能、新興文化職能發展明顯加快,但這些功能空間多在中心城區內龐大的首都職能和“駐京職能”空間板塊基礎上“見縫插針”,更加重了中心城區的擁擠效應。
2、科教、商務服務、總部經濟等區域性職能和制造業布局向北不斷延伸,與京津冀地區整體向海發展的勢態相背離,從而影響北京區域輻射影響力的發揮。
3、北京依舊承擔過多的區域性交通運輸與物流集散職能,特別是眾多國家級鐵路、高速公路和國道向北京六環內匯聚,對城市功能的拓展產生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北京周邊地區在對接北京功能發展方面也存在以下困境:
1、北京周邊地區的產業發展平臺不健全,生活服務配套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發展滯后,致使北京的都市工業、物流產業擴散受阻。
2、房地產開發、科技研發服務和商務旅游活動等開始向周邊區域擴散,但由于交通、電力能源等設施建設滯后,阻礙了投資規模與消費活動的進一步擴大。
二、“一體、共贏”的協作發展思路
未來“區域一體、合作共贏”是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的立足點。北京要進一步提升國際化職能,破解單中心功能高度聚集的困境,需要在區域層面重組首都職能和國際化職能,實現創新引領區域發展、開放服務區域發展。
同時,北京周邊區域要擺脫發展的困境,也需要加快構筑新的開放發展平臺,進一步提升城鎮的交通設施和產業承接能力,并與北京一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三、從區域謀劃大北京發展新空間
借鑒世界城市空間拓展與功能布局模式,從三個區域尺度上謀劃北京空間發展。
1、北京50公里范圍內區域為首都功能拓展區,是北京國際化職能、首都服務職能發展的核心區域。未來應在公共服務設施、區域性公交系統和重大市政設施一體化布局等方面尋求合作。
2、推進京津保唐“菱形”地區的協調發展,構筑 100公里范圍的產業緊密協作區。未來隨著連接北京、天津、保定、唐山的高鐵客專和城際鐵路建設,兩兩城市之間的通勤時間將縮短到40分鐘以內?!傲庑巍笨臻g里主要交通走廊地帶的新城、樞紐節點地區將迎來發展新機遇,在高端金融商務、科教服務和制造業合作等方面合作前景更加廣闊。
3、北京周邊250公里范圍內的樞紐地區和重大風景旅游區是北京區域性職能拓展的重要載體。區內的唐山港門戶區域。石家莊、張家口、承德、秦皇島的機場與公路、鐵路樞紐或內陸港地區等與北京在對外開放平臺建設,區域物流組織等方面具有戰略性合作前景。
四、戰略性合作區域識別
1、京北跨界地區
該區域是北京首都機場的直接輻射影響區域,是北京科技創新要素聚集的核心區,也是京津冀地區旅游資源、文化資源分布密集的區域。
其中北京的昌平、順義、密云、平谷、懷柔、延慶,天津的薊縣、承德市區、興隆、灤平、涿鹿、懷來應共同成為國際文化功能拓展區、國際休閑旅游后花園和世界級創新發展高地。
此外,北京還應加大順義新城、昌平新城的綜合服務職能建設,為諸多國際化服務功能發展預留更多空間;同時應完善跨界快速交通通道和旅游通道建設。
2、京津走廊地帶
該走廊地帶具有全國密集的城際通道網,國家級園區數量,已經成為全國層面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核心區。未來京津走廊地區應加強對外開放口岸一體化、國際金融商貿、國際休閑旅游與文化娛樂、科技成果產業化服務、國際性高端人才服務等方面合作建設。
特別是通州新城與廊坊北三縣、天津寶坻新城、天津濱海機場綜合保稅區的聯合區域,亦莊新城、北京第二機場空港城與武清新城的聯合區域將是重要的新興增長走廊地帶。